七月十五日是民间的中元节中元节这一天,人们除了摆供品祭祀祖先外,也供奉附近的孤魂野鬼,即为一些阳间没有亲属祭拜的孤魂进行施祭,使其尽早投胎转生,以尽行善之意,这就叫“普渡”。
举行普渡当天下午,要在家门前“拜门口”,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摆上丰盛的饭菜以及其他食物,每盘菜上面都要插上一枝香,用来祭拜。
有些地方七月半的普渡很隆重。他们先在广场上搭起十几米的台子,上面摆满各式各样的供品。祭拜孤魂野鬼后,便将祭品往台下抛,让那些贫苦者抢夺,这就是“抢孤”。抢孤的人在台下用网袋张开口,承接抛下的祭品,在台前还立有一纸糊的青面獠牙鬼王或称孤王。
“抢孤”活动据说是因为七月普渡,鬼魂聚集,互相抢食,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人们才这样做,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抢得还凶猛的人时,会被吓得逃走。
《辞海》说:“人死后精灵不灭谓之鬼,或万物之精怪亦谓之鬼。民间之说鬼来无影去无踪,形象恐怖,魔力无穷,常常在夜间作祟捣乱,人们对它又敬畏,又恐惧。鬼观念本是虚幻、想像的产物。但不知不觉中,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
其实,人和鬼实质上是同构的,鬼是以人为参照物的,只是鬼被赋予了可怕、丑陋的形象。
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了封建迷信的色彩,只保留祭奠的形式,以寄托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源出道教。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是中元地官的生日,是地官“赦罪之辰”。又佛教传说,释加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的母亲死后,堕入地狱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火。目连求助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让他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盆中置百味五果,供养众佛僧,仰众佛僧的恩光以解脱饿鬼倒悬之苦。后来,中元被认为是“鬼节”,道教和佛教都要举行宗教活动,以超度亡魂,追荐死者,一般人家也要祭祀祖先。
我是湖北麻城市人,我们这里也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重视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我们称之为中元节或七月半。特别靠近河南,安微这一带更为重视,相传七月十五这一天,是各路神仙,及已故亲人始祖,在阴间放假过年,因此阳间子民为了讨好神灵,思念故亲,特意杀猪买菜,准备纸钱,叫上出嫁姑娘,一同祭拜神灵祖先,已故亲人。和全国一样,意思差不多,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农历七月十五是阴间神灵,祖先,故亲团聚,赏灯观月,就象我们阳间八月十五期盼团园,一家人,一家亲团团园园热热闹闹,共同赏灯观明月一样个理。过了七月半,一日短一线,预示一年又过去一半了,乘下的半年更易过,日子过得好,就显时间短,一天又一天,马上又过年。
其实准确的说,整个农历七月都是鬼月,从农历七月开始,阎王给阴间所有的鬼混放假一个月,他们可以去阳间游历一个月,也可以叫旅游,月底必须回阴间,如果不按时回归 就是孤魂野鬼了,七月十五正好是一半,所以称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的称呼,上元节是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盂兰盆节也是鬼节,但来自印度,更为确切的说,来自佛教。实际意义是一样的。
顺便说一下,何为鬼,《礼记》里有原文,翻译成现在汉语就是,每个人都得死,死了就得入土,入土就是鬼。我们一般有三个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十月一号)。鬼住哪里,在中国说法不一。但一般都认为是黄泉。
这个时间谈鬼,的确有点鬼啊👻
中元节俗称月半节,是祭拜已过世的先人,我们当地是农历七月初十晚上烧纸巾接先人回家茶酒相待。十一开始早中餐献饭(好酒好菜,做菜时不能品尝)上午十点多钟和晚上献茶和糕点、水果。七月十三为过年气氛特别隆重,七月十五晚烧纸、献上糕点水果送先人回家。(俗称送老客,近年城市只献一天饭,大部分定在十三日,晚上烧纸送客)
本文内容2021-11-01发表在豪锐信息,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7585411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petjixie.cn/yltg/476.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