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未成年防沉迷力度加强,仅仅是针对未成年的一次保护行为,怎料背地里已经上升到了企业自己的“交手”借口?
前不久,有记者去调查了一番,“花33元租号打2个小时王者荣耀”,期间并非接触到任何实名认证。那么问题来了,具体事由是什么呢?经过进一步考证,此事发生于9.6号晚间,而鹅厂所指的“起诉20多家账号交易平台、电商平台”是关停涉及他家产品的交易,和防沉迷并没有直接性的关联,如今借着此事打了一个擦边球,强行上升到了道德制高点。
未成年沉迷于游戏其实只有两个缘由,监护人监管不力、游戏厂商审核不严。如今鹅厂忽略自身问题,甩锅给了第三方平台,这有点儿说不过去。前段时间鹅厂的第二季度财报公布的数据表明,游戏收入未成年占比2.6%,以其十数亿的用户基数来看,这已经是个不小的数字了,简单算下两三千万未成年应该是有了。而去年统计中国总共才1.3亿未成年网民,其中会玩游戏的具体占比不知。
所以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么?鹅厂第二季度财报游戏收入430亿,换算一下未成年用户“贡献”了11亿!这是多少家庭收入无法企及的恐怖数字?目前鹅厂起诉了DD373、交易猫、5173、淘手游等数十家交易平台,这事之前还闹得沸沸扬扬,还打官司。
当时主要是针对账号归属权这个问题引起了网友广泛热议,这绝非鹅厂与玩家的纠葛,而是所有游戏厂商和玩家的对弈,这项条约在国内绝大部分游戏中都有出现!
只可惜,互联网的记忆是短暂的,大家已经忘记了上一把“刀子”才刚刚过去没几个月。若是这次打着“维护未成年防沉迷政策”背地里实现了鹅厂垄断交易平台的目的,那么。事情会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我们所有玩家都将成为受害者!
各大交易平台其实早已出台未成年监测机制,如今表面上是鹅厂积极响应政策,实际上争夺的是账号归属权问题,是游戏账号交易市场一家独大的问题。若是鹅厂赢了,玩家交易被禁止、账号也不归属我们,那这种情况下,我们开篇所提及的,未成年打游戏的问题有解决么?并没有!
解决未成年打游戏最终只能依靠游戏厂商加强力度,哪怕你是租号买号又或家长帮刷脸,最终还是绕不过厂商监管这一步,所以说问题方向从最开始就是错的。大佬们在网上玩着“文字游戏”,网友成了引导舆论的工具人,挺无奈的。
谁来守护未成年“王者”们?鹅厂需要好好反思为何施行数年防沉迷功能,却依旧没产生多大的用处,功能的识别与检测是否做到了用心而非敷衍了事。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打压正规的三方交易平台上,作为国内最大的游戏巨头,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国内游戏的走势。若仍旧局限在利用舆论打压对手,忽视根本问题,引导同行效仿,属实让大家失望。
本文内容2021-10-29发表在豪锐信息,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7585411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petjixie.cn/yltg/263.html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