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哥来全面盘点,回答一下:
什么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共享单车受众群体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对他们来说“萌”很重要。因此和其他车类品牌的深思熟虑不同,共享单车起名非常随意,大致可以分为“小字辈”、“骑字辈”、“动物辈”、“食物辈”和“bike系列”。
小字系列:小蓝单车、小白单车、小强单车、小蜜单车、小鹿单车、小黄车(ofo)、小鸣单车
骑字系列:酷骑单车、享骑电单车、中骑单车、闪骑电单车、骑呗单车、骑点单车
动物系列:黑鸟单车、小鹿单车、小蜜单车、快兔出行、熊猫单车
食物系列:曲奇单车、芒果电单车
bike系列:摩拜单车mobike、CCbike、DDbike、Obike、Qbike、Funbike、U-bicycle优拜单车、哈罗单车Hellobike
其他:公共自行车、永安行、贝庆单车、共佰单车、町町单车、智享单车、奇奇出行、7号电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单车、悠悠单车、云单车、电电Go单车、乐途单车、途尔电单车、米家骑行、酷玩单车、龙城单车、西游电单、微笑单车、智慧单车、悟空单车
通过城市模拟发现,共享单车主攻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只有Hellobike主攻。
在城市投放上:目前摩拜已开通北上广深蓉等三十多座城市;
ofo开通了200所高校,正在全力拓展城市市场;
Hellobike目前以准一线或二线为主,投放在苏州、宁波、厦门;骑呗投放在杭州;
小鸣在上海、广州试点;小蓝车投放在深圳广州;
优拜只看到了车型,暂不知道投放城市。
目前规模化投放市场以摩拜单车、OFO最多,Hellobike次之,小鸣单车和小蓝车都不足3000台,优拜和骑呗数量则更少。
共享单车前景如何?优势:
1、价格较低:2016年9月,OFO小黄车进驻大学城,师生免押金,0.5元/小时,非师生用户1元/小时。
2、比公共自行车方便:公共直行车的停车桩有失灵的问题,使用前后不需要寻找停车桩,相对方便;
3、在试用数量上处于优势,在停车的地方更为凸显;
4、更加环保,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弊端:
1、在带给人们“无桩”理念的同时,也导致共享单车的“乱占道”现象更加普遍,城市空间的管理因而变得更加困难。
2、受季节变化、天气状况等影响比较大,共享单车平台还得面对更加高昂的单车折损成本。
3、目前只有部分一线、二线城市拥有共享单车,其他城市暂时无法享受这一便利。
品牌slogan是上面?作为用户打开app后看到的第一句话,Slogan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纵观共享单车品牌的slogan,八字体几乎成了共享单车slogan的标配。
ofo:随时随地有车骑
小蓝单车:自有骑车范儿
米家单车:技术之美,成就完美骑行乐趣
7号电动车:带电的,不用骑
由你单车:最好骑的校园共享单车
酷骑单车:酷骑单车,骑乐无比
小鸣单车:小鸣单车,共享快乐
共佰单车:永不止步,历久弥新
Funbike:绿色出行,阳光生活
小白单车:小白单车,轻松来骑
共享单车创始人背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原本是一位女性财经记者,但另一身份,她还是汽车科技新媒体极客汽车的创始人。而CEO王晓峰的身份是Uber前上海总经理,熟悉车辆出行的城市运营。
ofo:创始人团队是清一色北大出身,大多结识于北大自行车协会,懂校园,懂用户(学生),热爱骑行,涉足共享单车之前,曾在单车骑游领域创业数月。
Hellobike:创始人杨磊深耕出行领域多年,操盘知名代驾平台爱代驾,参与代驾市场之争,业内知名。
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野兽骑行CEO,对于骑行用户需求有深刻理解。
小鸣单车:金超慧曾任宅米(校园生活服务平台)联合创始人,以COO身份伴随公司一路走到B+轮,团队规模1500人,服务2000万大学生。
优拜:余熠则参与过团购、外卖、电影等战役,多次放话“不介意再来一次百团大战”。
骑呗:创始人周海有曾任投资公司董事长,对融资有丰富经验。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摩拜一代车的成本在2300元,lite低于1000元,ofo发布了新车型成本360元,其他品牌单车普遍在千元以内。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品牌车型也在逐渐趋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截止目前,实现量产的仅有摩拜、ofo、Hellobike。
共享单车常见盈利模式单边交易模式自行车厂商把车卖给共享单车企业,共享单车企业再来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这种模式实际上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
押金金融模式目前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共享单车平台通过扩充用户来实现现金储备的增值,是典型的金融投资。
C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假如用户足够多,共享单车平台可以尝试将“密码锁+GPS”租给个人,鼓励个人将自己的单车投放到平台来让他人骑行使用,自己收取租用分利。这个方法很像滴滴顺风车。
B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出现一些专门的租车公司替代如今共享单车平台的一些工作,专门做供给和区域运营。这种模式比较像携程上的租车,一边对接租车需求的C端用户,一边对接本地的租赁公司。
C端用户增值服务模式所谓增值服务模式,指的是为一端用户提供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在国内的互联网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
完上面几种经常被人们讨论的模式,让人几乎大呼“共享单车盈利几乎不可能”。没错,如果始终站在C端用户的角度来看,上面几种模式都难以盈利。
可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户。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帮助付费方创造最大的价值,然后让这个价值为自己盈利。
喜欢,请关注头条号:大力TMT。谢谢
谢谢您的问题。前两个现象和最后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必然关系,只说共享单车吧。
共享单车是有市场的。抛开滴滴的青橘单车、小黄车等厂家都不说,只说共享单车行业,其实使用率还说得过去。第一,有研究报告显示,共享单车有55%每周被使用在5次以上,确实满足了短距离出行的需求。第二,经历了2017年下滑后,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在2018年稳中有升至2.4亿人,2019年有望增至2.6亿人。第三,随着倡导绿色环保出行,短途出行需求能刺激、带动共享单车发展。 第四,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并成为习惯,共享单车作为重要的短距离移动支付产品,能收益其中。
城市总体支持共享单车发展。共享单车除了上述优势以外,还能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并能有些疏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第一,多地政府制定了扶持共享单车发展和规范共享单车的政策。第二,城市规划和管控,没有跟上共享单车的发展步伐,并没有及时宣传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才导致今天一些乱象,不能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共享单车企业。第三,既然支持,有关部门就应该灵活应对,不能搞一刀切准入、禁投,只堵不疏。应该科学设定停放点,对共享单车实行动态准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
共享单车企业必须度过阵痛。第一,共享单车企业是重资产模式,如果只拼规模和扩张,疏忽精细管理,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共享单车使用率不高、大量破损淘汰、押金难以返还等问题,会倒下很多共享单车企业。第二,今后的共享单车企业,不能只图数量发展了,而是借助技术,协同城市规划,精细化运营。比如,根据城市限定和市场需求,规范共享单车的投放、停放、运行和维护的流程,把城市搞乱了,就是共享单车的衰败开始。使用GPS定位单车,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掌控共享单车数量、路线、停放区域等数据,后台加强分析,定期人为干预。 第三,共享单车企业要优化服务,推出增值服务,如导航指引、天气预报、云端保持通信等。总之,盈利条件与方式,要搞清楚。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如果一直按当下的管理模式,衰败是必定的。
★如果改进管理模式,这是一项很好的利民资源。
见过共享自行车的辉煌,也见到了它的衰败。衰败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无计划投放,供大于求。
2: 各自为政,乱抢地盘。
3: 乱停乱放,影响市容!
4: 维护人员各管自己,造成成本高昂,人力浪费,互相拆台。
5: 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连锁反应!
共享电车的兴起确实比共享单车进步了很多,但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
★治理共享电车,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或者可以使共享电车长久存在,成为一项真正的利民资源,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一: 企业,社区,社会多方合作,企业出钱出设备,社区统筹规划,划分片点管理。
二: 择优招商,引入企业,总量控制。
三: 规划适合地点,多建停车点。部份地点可以采用(自费+补贴)申建模式。
四: 卡槽式停车点,兼顾充电及计算起止。
五: 如不按点停车,调度费按距离计算,甚至应该设计为如三分钟内有人接手,免调度费!
六: 不分企业,集中停放,集中维护!
七: 从社会招聘人员,划分片点,承包到个人。公众参与监督,奖惩分明!
八: 集中使用一个管理软件APP。统一管理,着重提醒片区承包员,公众举报,监督有奖,智能回应。
以上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内容2021-11-10发表在豪锐信息,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7585411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petjixie.cn/cpyy/963.html
有话要说...